自主招生考试就该体现学校特色
2018-07-12 22:38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日前,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举行。中大的面试考题关注社会热点,聚焦前沿科技,其中“共享单车企业倒闭与并购潮”、“新四大发明”等热点话题均列入考查范围。而华工面试中,则更多地考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、对同类事物的总结归纳能力,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,同时还有少量华工校史的题目。

  很明显,两所学校的题目,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。或许有些人会下意识地对比两家的优劣,但在我看来,这里面没有差距,只有差别。这种差别,我宁愿看作是大学风格的差别。大学是应该有风格、有特色的,这种特色和风格,应该体现在教学、科研等方方面面,比如说教风,学风(这里指研究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学风)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,他们是大学的作品,自然应该体现大学的风格。

  此前,大学的办学风格并不是那么鲜明,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办学自主权不够,在统一考试的指挥棒下办学,是很难体现鲜明特色的。自主招生稍微弥补了一些缺憾,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了高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,这个权力虽不是很大,但毕竟有了。只是,很多高校并没有用好用活这个权力,一定程度上将其作为抢生源的工具。这不禁令人感到遗憾。

  所幸的是,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,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将自主招生权与形成本校办学的风格、特色联系起来。中大和华工的招生题目,显示出了两所学校强烈的意愿:我们想招这样的学生!

  这是返本归真的做法。实际上,一所大学挑选学生的标准,不应该单纯是成绩,还应当看综合能力,要求考生具有与学校风格契合的气质,比如说价值观、思维模式、行为方式,等等。这样,大学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养人,而按照大学标准招进来的学生,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,就更容易与学校产生更多的默契,擦出更多的火花,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。

  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:这样会不会造成培养人才的单一化?我想,仅就某一所学校来讲,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。但就整个社会来讲,由于每个学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,反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格局,各司其职,各尽所能,各得其所,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才培养局面。当然,这一局面还在培育、探索与发展过程之中,从目前来看,自主招生还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口子。但是,假以时日,各高校自身办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,还是可期的。


        本文发表于2018年6月12日《信息时报》 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