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农村孩子防网络沉迷需多方合力
2018-08-23 17:16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,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,无差别地畅游网海。但是当农村的孩子们不受限制地放纵上网时,由此产生的网络暴力、信息泄露、网络诈骗、接收不良信息、沉迷网游等隐患也笼罩他们。为了让网络素养进一步在城乡普及,广州31名中小学生化身公益“小讲师”,带着与网络素养有关的课程,走进省内农村地区,和乡村孩子一起分享网络的趣味,同时为同龄人讲解网络风险及对应办法。

  对于青少年来说,在各种网络隐患中,网络沉迷最普遍,危害性也最大,不仅导致视力下降,还影响学习效率。在人们印象中,这似乎属于城市病的一种,现在看来,那是由于过去农村网络不够普及的缘故。

  其实,比起城市,农村地区对于青少年网络沉迷,几乎不设防。这与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与文化等相关资源不足,有较高的关联度。可以这么说,教育资源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火墙。教育资源越丰富,质量越高,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越小。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,既包括学校教育的观念和方式,也包括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。不言而喻,城市孩子在这方面具有优势。别的不说,就说家庭教育,很多城市家长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,为了教育好孩子,他们几乎是不计成本地投入,对于网络沉迷,更是严防死守。但在农村家庭,许多家长却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,而且很多孩子本来就是留守儿童,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这样的家庭生活并不完整,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沉迷网络。

  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,农村孩子也相对较少获得各种文化资源,除了直接相关学习的资源之外,其他课余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也相对欠缺,于是网络游戏就成了主要课余生活。

  跟城市的孩子一样,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都难以抵御网络沉迷,他们需要帮助。很显然,城市的孩子来到乡村,作为“小讲师”,与同龄人分享有关上网的经验,提高抵御网络风险的意识和经验,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,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帮扶。而且同龄人之间更容易相处,相互有着心灵上的默契,这种分享的效果也更好。反过来,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,帮助他人的过程,也是自己成长和自我再教育的过程,可谓相得益彰。这样的公益活动,多多益善。

  当然,这样的公益活动难以常态化,毕竟孩子们在假期结束后都要回到自己的课堂上。因此,帮助广大农村青少年提升网络素养,恐怕还得靠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和提升,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常态化补位,以及其他文化资源配置的不断丰富。除此之外,社会公益机构也不妨多组织志愿者下乡,帮助农村孩子远离网络沉迷,提高学习水平。


        本文发表于2018年8月14日《信息时报》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